【新华报业网】深化产教融合,铸就品牌特色∣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绿色金融与碳中和微专业实践行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与碳中和微专业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高地。继10月份微专业成功开班并举办首期前沿论坛后,学院于2025年11月12日再次组织微专业学员,开展以“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微专业建设规划,强化品牌特色育人路径。

       本次活动由金融与经济学院牵头组织,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副校长王薇、教务处处长杨新房、金融与经济学院院长蔡则祥、党总支副书记王立峰、副院长谢海燕、副院长吴萍及金融系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全程接待并深度参与活动。

走进科研一线,感知绿色技术赋能实体路径

        作为微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首站走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中,师生们系统了解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人才梯队建设及核心研究成果。作为全省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绿色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实践探索,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绿色技术与金融产业融合的底层逻辑,为理解绿色金融的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新能源技术研发到节能环保产业应用,从技术创新链条到产业赋能路径,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让抽象的绿色产业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引发同学们对绿色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深度思考。

聚焦数字赋能,共话绿色金融未来图景

       活动第二站,“绿融未来,探索新篇”绿色金融微专业系列论坛第二期在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举行。本期论坛以“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为主题,特别邀请江北新区金融商会会长汪小明担任主讲嘉宾。汪会长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与前沿研究视野,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四大维度,结合碳数据资产开发与绿色金融创新实践,进行深度分享。汪会长指出,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业务数据化让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可量化、可追溯,数据业务化则推动碳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两者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绿色金融的业务模式与价值逻辑。他结合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实践案例,详细解读了碳数据资产定价、绿色信贷创新、ESG 投资实践等行业热点问题,为同学们展现了绿色金融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与职业前景。

深化协同机制,构建品牌化育人生态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在交流中强调,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亟需既懂金融理论、又通绿色技术与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次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搭建了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商会的沟通桥梁,为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供了有效路径。

       副校长王薇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实效。微专业建设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战略支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紧扣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此次绿色金融与碳中和微专业将实地研学与高端论坛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拓展了育人维度,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学校将持续支持此类高质量、跨界限、强联动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夯实“跨学科、强实践、重创新”的微专业特色,打造金审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的特色招牌。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延续了微专业开班仪式所确立的“精准培养路径”,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联动,强化了微专业的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将持续深耕绿色金融领域教育创新,以特色微专业为载体,为“双碳”目标实现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输送更多先锋力量。

文:金融与经济学院 鲍文哲 胡宗康

图:金融与经济学院 张子纤

【新华报业网】深化产教融合,铸就品牌特色∣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绿色金融与碳中和微专业实践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