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24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校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校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长期工作。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2025年11月11日上午,教务处、产教融合处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25年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校长俞安平、副校长王薇、校长助理孟琪璐,教务处、产教融合处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王薇副校长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了各学院对本单位前一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各学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学院产教融合工作的整体工作方案、推进思路、具体举措,并结合专业介绍了年初至今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在产业学院、订单班、冠名班等工作方面的推进情况。各学院还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我校专业特点,对推进产业学院以及特色班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汇报了各学院今后产教融合工作的思路。

       教务处、产教融合处处长杨新房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在我校应用型、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一、二、三课堂等)和全方位(培养、实习和就业等)。他从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和攻坚性工作三个层面提出了各学院今后产教融合工作的重点任务。常规工作方面,一是要作好就业、实习基地的拓新、维护和做实工作;二是要通过引入企业课题项目、行企导师、外部团队在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大创项目、挑战杯、互联网+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前沿专题及部分专业课的授课等环节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工作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高校专家与行企专家共同论证,方案共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特别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重塑,实现专业更新改造;二是在已开始和今后拟开设的微专业建设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力争实现方案共制、课程共建、共同授课和联合发证,以提高微专业含金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攻坚性工作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在产业学院、订单班和冠名班等特色班工作的落地方面花心思、用力气。特色班可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选拔机制、授课及实习时间安排、学分置换办法等;二是各学院要在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开展社会咨询、培训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三是要落实好教师的企业挂职实习制度,通过教师到企业一线,带学生、跟导师(企业)、跟项目,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王薇副校长强调,要善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优势,探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并广泛动员校内外资源,凝聚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各学院今后要进一步对标《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俞安平校长指出,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学校上下已形成共识。他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作好现有理解框架下的各项工作,还要转换思路、开辟新赛道。必须坚决摒弃“签协议、挂牌子”的形式主义做法,真正将产教融合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引擎。

       立足学校实际,对标先进经验,俞安平校长用“六个必须”对我校今后的产教融合工作给出了战略指引:一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将其作为我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二是必须彻底解放思想,以全新思路开辟全新赛道,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响应迅速的优势;三是必须坚定不移与大企业、大品牌、大资源合作,依托知名品牌提升合作层次与学生就业吸引力;四是必须强化上下联动,紧密合作,由校领导牵头、教务处(产教融合处)全力配合,二级学院主动作为,形成攻坚合力;五是必须加大统筹整合力度,鼓励跨学院、跨专业协同,打破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六是必须坚持全覆盖、无例外参与原则,通过多元化路径、全链条协同和全员化推进,确保全体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受益,切实增强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俞校长强调,学校层面将全力打通政策堵点、破除制度障碍,为各学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提供坚强支撑。他号召全校上下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实践大突破,以机制大创新推动产教融合事业大发展。

       本次会议既是对前期工作的全面检阅,也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动员部署会。全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协同奋进,推动产教融合从“开枝散叶”迈向“枝繁叶茂” “开花结果”的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供稿:教务处 

文字:沈沁滢 董建文 杨新房

图片:沈沁滢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