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赓续红色金融血脉勇担新时代金融使命——金融与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开展“筑起抗战的红色金融长城”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金融与经济学院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传承红色金融基因,1111日,金融与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在B东大厅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集体参观“筑起抗战的红色金融长城”主题展览。支部全体师生党员在历史的回望中,感悟金融背后的精神力量,坚定“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

一、走进历史现场:红色金融的硝烟岁月

展览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系统梳理了红色金融从革命根据地萌芽、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在讲解员王忆薇同学的生动讲解下,师生们共同走进那段“钱袋子”支撑“枪杆子”、“金融生命线”服务“抗战前线”的峥嵘岁月。

二、四大展区再现红色金融实践足迹

展厅内介绍了四大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建设实践: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边区银行源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在窑洞印钞并通过农贷为抗战筑牢金融根基;晋绥抗日根据地面对封锁,以羊毛纸、木板刻版制作“西农币”,开创“边走边金融”的游击金融模式;华南与山东抗日根据地形成南北呼应,琼崖纵队的“桑皮纸琼崖券”、东江纵队的“东江券”与山东北海银行以金箔为信用背书的“金箔北海币”各有创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江淮银行等发行“江淮抗币”等货币,穿透日伪封锁,成为新四军的“经济铠甲”。

三、从历史走向未来:红色金融的精神回响

参观尾声,王忆薇以“红色金融是抗战‘隐形长城’”作结。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师生党员。金融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信念的载体、斗争的武器。那段在封锁中创新、在转移中坚持、在战火中奠基的历史,生动诠释了“军民同心、自力更生”的红色金融精神。

四、行走的思政课:在历史现场汲取奋进力量

本次参观是一堂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是金融与经济学院党总支推动“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支部师生党员在历史的真实场景中,不仅加深了对红色金融史的理解,更在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深刻洗礼。

全体党员一致认为,红色金融史中蕴含的独立自主、服务人民、敢于创新的精神内核,与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金融学子,要自觉赓续红色金融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建设金融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金融与经济学院 胡宗康 孔令欢

图片:金融与经济学院 唐妍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