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银发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人才需求,艺术设计学院近日选派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徐晨艳,参加了由全国知名设计交流平台“烩设计”主办的“2025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专题研修班”。这是艺术设计学院在康养设计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师资与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将行业前沿理念与实践引入高校课堂,推动设计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本次研修班紧密围绕“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两大核心,构建了一个从认知到落地的闭环学习体系。
追本溯源:洞悉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系系主任王焱教授以《老龄人群的群体性认知与用户研究》为主题,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深刻剖析了老年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课程不仅讲授了“认知友好型服务系统”等前瞻理念,传授了科学的用户研究方法论,将适老化设计教育建立在严谨的学理基础之上。
精耕细作:掌握全方位改造实战技能
拥有十六年康养设计经验的王晨老师,则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炼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设计方法论”。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居家适老改造的目标、原则与步骤”等基础知识,到“分空间改造”、“分病理改造”等精细化策略,并通过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将复杂理论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设计方案。此外,研修班还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了“太平梧桐人家”等国内顶尖康养社区,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结合,提供了宝贵的一线教学案例。




升华教育使命:从“培养工匠”到“培育能人”
通过与行业专家和一线从业者的深度交流,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产业的需求和未来的趋势。这次研修是一次及时的“补课”,更是一次有力的“赋能”,为设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设计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能够画出漂亮图纸的“绘图员”或“设计师”,更是要培育能够洞察社会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引领行业未来的“时代能人”。
因此,我们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积极推动与康养设计、健康人居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项目中去,用专业所长回应时代关切,为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贡献一份力量。

徐晨艳/图 徐晨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