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下午,我院学前教育理论教研室召开“教育实践”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近期参加2025年江苏省学前教育实践类课程省级培训的李惠老师主讲,全体理论组教师参与,共同学习会议前沿动态。
研讨会上,李惠老师对省级研讨会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分享,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张永英副教授反思性实践者专业形象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张斌副教授的“U-K-S课程模式”(大学-幼儿园-社区协同)以及南京第一幼儿园的“双向赋能”理念、徐州幼儿师范在学前教育教育实践类课程中的探索。并提出:一,可推广“镜面谈话”方法,重塑师幼互动模式。建议在未来的见习和实习指导中,有意识地倡导并训练学生运用此方法,鼓励其以好奇心而非结论去倾听幼儿,致力于建立平等、信任的互动关系,夯实“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基础。二,探索U-K-S协同模式,构建开放教育生态。建议积极探索链接大学学术资源、幼儿园真实场域及社区活动的有效路径,考虑开发类似“田野创意、童伴成长”的本地化项目,实现教育实践的双向乃至多向赋能。第三,借鉴系统化经验,完善我院实践课程体系。

而后,李老师分享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期在实习过程中每周五下午组织实习同学分享在园经验,提升学生生成课程能力等的相关探索。

最后聚焦目前学前教育的实践类课程,教研室老师积极参与讨论目前见习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策略。张斌老师指出学生存在消极态度,建议通过强化实习与就业关联、增设绩效奖励来调动积极性;谢方圆老师强调需完善评价体系并制定系统性实习手册;朱萌老师提出应通过问卷评估效果,倡导加强校企合作与双师制度。陈林老师认为书面作业与实践脱节,建议采用活动设计等实践考核;葛卓勍老师主张理论课与实习交替进行,促进经验与理论结合。李新月老师和赵一品老师分别关注问题反馈机制不足和观察目标偏差问题,建议优化流程管理,提倡通过研讨多角度解决问题。陈露老师指出幼儿园环创任务挤占互动时间,呼吁精选合作园所并定制计划;田春老师则提出研习与实习同步、开展三方教研等系统性改进方案。多位教师均提到需加强实习与理论、就业的衔接,并强调科学组织与制度支持的重要性。接下来,学院将总结各位教师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文:李惠 审核:鲍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