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艺承丝路”合作新篇:南审金审学院设计力量在印尼乡村与国际论坛绚丽绽放

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近日,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成功举办“2025亚洲生态可持续遗产社区项目与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ASIA ECO SUSTAINABLE HERITAGE COMMUNITY PROJECT AND SYMPOSIUM 2025)。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菁菁、院长助理张文婷应邀出席,并代表学院与多国高校及机构开展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签约,取得丰硕成果。

本次活动于2025年10月1日至5日在印尼玛琅举行,汇聚了来自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多国高校的专家学者。艺术设计学院作为中方重要参与单位,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会议交流、社区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了金审艺术人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远程协作,助力乡村文旅数字化发展

尽管仅有两位教师亲赴现场,但艺术设计学院多个专业师生团队在前期准备与后期执行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远程支持。环境设计系师生围绕当地CMC村落的游客集散中心,开展了环境优化与空间提升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系编制了英印双语版《乡村旅游网站建设指南》,帮助村民掌握数字化工具,推动文旅宣传自主化;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则通过影像记录与AI生成技术,制作了展现村落风貌与未来愿景的宣传视频,助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社区认同感。这些项目成果不仅服务于当地发展,更成为学院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育人理念。

国际研讨,传播中华文化智慧与和平理念

在玛琅国立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学者围绕本国文化艺术遗产展开深入交流。陈菁菁博士以《江南园林之美:自然、文化与疗愈的融合》为题,从江南园林的哲学意蕴、空间美学及其在现代疗愈环境中的应用出发,阐释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智慧,并分享了其在特殊教育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实践,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张文婷博士则以《跨越600年的文化对话与数字重生》为题,回顾了明代郑和船队远航东南亚的历史,强调了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平交往”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推动文明互鉴的积极角色。两位学者的发言视角独特、内涵深刻,现场反响热烈,并在问答环节与玛琅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 

签约合作,共绘国际化艺术教育新蓝图

活动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先后与印尼玛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来西亚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aSEH-PERZIM)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此次签约,将双方前期的交流成果固化为长期、系统的合作框架,标志着学院的国际合作从短期交流向深度协同的实质性迈进。 根据协议,各方将在师生交流、联合研究、课程共建、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共同推动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鸣义教授表示,此次出访与签约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践行“质量、特色、贡献”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他强调,“艺承丝路·创见未来”品牌建设重在构建可持续的国际化合作生态。学院将以此为契机,通过深化系列国际项目,推动新老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探索形成具有金审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与区域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印尼之行,不仅提升了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在东南亚地区的学术影响力,也通过“社区项目-学术研讨-战略签约”三位一体的实践,为构建一个可持续推进、深度交融的国际合作范式提供了生动例证,是学院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积极构建高质量艺术教育体系的又一次扎实迈进。

艺术设计学院/图 艺术设计学院/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