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美育课程体系建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9月24日下午,美育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一场美育课程建设研讨会。美育教研室部分教师与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美育课程的现状与未来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别开生面地从近期社会热度极高的“苏超”活动切入,迅速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共鸣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苏超”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个蕴含丰富美学元素的社会文化样本,为美育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代表谢一凡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对“苏超”之美进行了富有见地的阐释。她指出,“苏超”之美是一种多层次、深内涵的现代之美:其一,美在“城市共治”,展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创造的秩序与活力;其二,美在“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个体价值与城市温度的深切关注;其三,美在“全民之力”,彰显了普通公众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与团结精神;其四,美在“点亮平凡”,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动人光彩与非凡价值。
随后,其他学院的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他们结合“苏超”所展现出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景象,联系自身及周围同学在美育课程学习中的切身体验,分享了感悟,并就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期待。审计学院马召慈表示,学习美育课的价值很高,但学生们对其的了解程度不高,建议加大对美育课程的宣传。课程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国际教育学院满馨月结合学生们不同的兴趣需求提出丰富课程种类的希望。管理学院王桥和金融与经济学院刘旭提出,实践类课程学生们希望多得到教师的指导,建议缩小实践类课程班级规模。会计学院王与能结合自身选修了《武术》并参与了舞龙的经历表示,美育课程可安排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就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反映,学生对于纯理论的课程参与度不高,建议多开设实践类美育课程。艺术设计学院周杨建议增设传统文化类课程,提升学生的手作能力。
在认真聆听了学生们的反馈后,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围绕如何将社会生活中的“大美”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如何创新美育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教师们基于学生建议,初步提出了若干拓新美育实施的思路与构想,旨在未来让美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师生间高效沟通的桥梁,不仅为我校美育课程的优化升级收集了宝贵的一手信息,也通过共同探讨社会热点中的美学价值,激发了师生对于美育内涵与形式的新思考,为下一步美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