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流火,暑意正浓。为探寻历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在8月15日,金审学院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嘉遗财子团走进浙江嘉兴,沿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红船、嘉兴本地染坊等四大文化地标展开实地探寻。志愿者们在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在非遗体验里触摸文化温度,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实践感知传承。
嘉兴南湖,不仅是风光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致,更是承载着中国革命初心的红色圣地。志愿者们的首站便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开天辟地主题展览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馆内 “红船精神” 专题展前,大家围站在题词墙下轻声诵读,“敢为人先、百折不挠” 的精神内核在交流中逐渐清晰。
走出纪念馆,到达南湖,湖心岛旁的红船在粼粼波光中愈发清晰。船身虽小,但却承载着革命的厚重。讲解员指着船舱内的八仙桌、木椅介绍:“当年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13 位代表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志愿者们站在岸边远眺,看红船与南湖烟雨楼相映成趣,耳畔依稀回荡着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将红色基因深深镌刻进青春记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嘉兴不仅是红色热土,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本地染坊里的蓝白世界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蓝白相间的染布在阳光下随风飘荡,宛如一片蓝色海洋,空气中弥漫着天然植物染料的清香。师傅说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熬的染液。志愿者按步骤将棉布折叠、捆扎,再浸入染缸,等待数分钟后取出 , 原本纯白的布料已染上深浅不一的蓝,拆开捆扎的棉线,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作品。 师傅说年轻人愿意试,老手艺就有传下去的底气。
月河历史街区的墨育传拓体验点里,传来毛笔蘸墨的轻响。师傅向志愿者们展示了这项始于汉代的传统技艺。传拓是将纸张覆在器物表面,用墨汁拓印出纹理或文字,常用于文物保护与复制。志愿者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在古砖拓片上,用毛刷轻扫使纸张贴合,再蘸取墨汁均匀涂抹,随着纸张缓缓揭开,古砖上的花纹清晰地呈现在纸上。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十足的耐心与技巧,因为这不仅是在复制文物,更是在与古人进行对话。
暮色中踏上归途,志愿者们的背包里装着染好的蓝布、拓印的纹样,更装着满溢的收获。此次嘉兴之行,让红色基因融入了青年的精神底色,让非遗技艺住进了年轻的认知里 ,这场三下乡实践,终成一次双向奔赴 —— 嘉兴的历史文化滋养了青年成长,青年的热情也为文化传承添了份青春注脚。
此次嘉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在知识技能方面,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许多新的技能,如教学方法、沟通技巧、活动组织与策划等。而我也将运用这些知识,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红色基因的弘扬者,用青春力量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嘉遗财子团实践队 谢欣怡)
【中华网】寻嘉禾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金审学院嘉遗财子团赴嘉兴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