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嘉遗财子团” 前往浙江嘉兴,开展红色精神宣讲与非遗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搭建文化桥梁,让嘉兴红色故事与非遗魅力广为人知、代代传承。
实践首站为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引导下,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列强入侵下的旧中国,到有志之士救亡图存,再到中共早期组织筹建,馆内每一幅历史图片、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诉说着峥嵘岁月。当听闻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曲折历程时,成员们神情专注,深深钦佩先辈的智慧与勇气。
走出纪念馆,团队在南湖畔瞻仰南湖红船。木质船体、简朴陈设,让成员们内心久久难平。聆听讲解员讲述当年一大代表在船上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场景,大家仿佛感受到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对光明未来的憧憬。有成员感慨:“站在红船旁才真切明白,这小小的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开启了中国革命新航程。” 此次南湖之行,不仅让成员缅怀先辈,更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力量,坚定了传播红色文化的决心。
随后,团队兵分两路探索非遗。在墨育传拓体验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先将宣纸轻覆拓板,用鬃刷沿纹路捶打至贴合,再传授调墨诀窍 “墨浓则糊,墨淡则浅,如调茶般控稠稀”,最后指导 “轻蘸慢拓”。成员们起初因力度不均致字迹模糊,经传承人纠错后,渐能拓出清晰纹路,指尖墨香中满是成就感。
另一路在当地染坊,传承人带大家认识板蓝根、茜草等天然染料,讲解 “浸泡、煮制、过滤” 的染液制备流程,强调 “火候差一点,颜色就偏”。实操时,成员们尝试扎染技法,从对角扎结到折叠捆扎,再将布坯浸入染缸。捞出晾晒后,每件作品花纹独一无二,众人惊叹于自然与手艺的奇妙融合。两位传承人一致表示:“非遗需有人学、做、爱才能活,盼年轻人成文化传承参与者。” 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非遗匠心,坚定传播非遗文化的决心。
实践最后一站是丰子恺故居 “缘缘堂”。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内,满是丰子恺生活与创作的印记。在讲解员带领下,团队参观卧室、书房与画室,泛黄手稿、常用画具、简朴家具,诉说着先生的艺术人生。展厅中,《子恺漫画》原作与复制品陈列,童真温情的画面让成员们驻足细赏。
为期数日的嘉兴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从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回响、南湖红船的初心探寻,到墨育传拓的墨香、草木本色染的自然之趣,再到五芳斋的舌尖非遗、丰子恺故居的人文浸润,成员们沉浸式触摸红色历史与传统文化脉搏。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当好红色文化传播者、非遗匠心守护者,让红色基因与非遗魅力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供稿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嘉遗财子团实践队 马麟淋)
【中国网】南审金审学院 “嘉遗财子团” 实践队赴嘉兴:沉浸式解锁红色文化与非遗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