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融合与教学创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线上举办暑期学术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深化全院教师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应用的理解,促进跨领域交流与协作,信息学院于727日线上举办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分享交流会。会议由李福裕院长主持,黄启国博士、刘军教授、王孝明老师午后作专题报告,全院教师及辅导员积极参与研讨。本次交流会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经验。

黄启国博士分享了其在国家级人工智能工作组(审计署、工信部指导)的核心工作,重点介绍了审计领域大模型应用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的构建。他深入剖析了智能问数技术在解决审计人员SQL查询痛点、保障数据分析准确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并阐述了其牵头制定的《知识库建设要求》标准。黄博士特别强调了大语言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作为构建高质量、多级化知识库的主流范式,并热情邀请院内教师共同参与相关标准建设与知识工程研究。

刘军教授结合近期师资培训的实战经验,带来了智能体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落地应用享。他重点展示了:

提示词工程精要主流大模型的高效提示策略与实用模板。

智能体开发实战:利用字节扣子等平台快速构建文献阅读助手作业初筛批改助手交互式教学数字人的具体方案与提示词实例,生动呈现其对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模式的巨大潜力。

大模型安全警示:现场演示了提示词注入、越狱攻击、无限推理(拒绝服务)等新型安全风险案例,强调在应用开发中需重视供应链安全与模型防护。呼吁教师积极拥抱智能体技术,并建议辅导员探索其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王孝明老师分享了参加宁波低空领域动力与能源系统峰会的观察,其报告内容全程由AI智能体辅助生成,展示了AI的高效应用。他聚焦AI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支撑作用,介绍了峰会共识:电动、油动、混动技术路线(与新能源汽车类似)的并存发展与适用场景。

李福裕院长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他强调此次交流会的核心目标是促进院内AI技术的学习、交流与应用深化,并基于分享内容提出要求:全体教师应利用暑期,积极学习并尝试应用会上分享的AI技术(特别是提示词工程与智能体开发),学院将征集人工智能应用案例进行交流推广。要求相关教师在新学期课程中探索AI工具(如数字人、智能体)的应用,提升教学互动性与效率。

本次人工智能分享交流会不仅展示了当前AI技术在审计、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深度应用,更激发了全院教师探索AI赋能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为信息学院在新学期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