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线上研讨会共探 AI赋能教学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月20日下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主题,举线上专题研讨会。黄启国与王孝明老师分别作专题报告,就AI技术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师生素质与能力要求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本次会上,黄启国博士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学改革的战略价值与实施路径。他指出,AI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备课系统和个性化学习推荐,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二是借助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有效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鸿沟;三是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智能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精准把控。在改革路径上,黄博士提出四位一体的实施方案:夯实智能教学环境建设基础,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创新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研教融合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协同化的新型教育生态,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的转型升级。

王孝明老师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方案,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为例,围绕教师素养提升、产教融合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目标等核心维度展开。方案提出通过强化教师AI认知、技术应用及伦理素养,构建校企协同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基地,创新项目驱动式教学与智能评价模式,培养兼具专业技术能力、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配套组织保障、资源投入及风险防控措施,旨在打造智能+教育生态,实现从传统教学向个性化、智能化、产教深度融合的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最后,李福裕院长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需紧扣市场需求导向。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规划、适配性人才培养标准设定等核心问题上,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教育改革创新的融合,还需立足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具体而言,要充分结合教师队伍结构与教学能力、学生学情与发展诉求、各专业特色与建设基础、民办院校的办学定位与资源禀赋,以及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唯有如此,才能明确改革方向,形成针对性强的具体行动方案,进而为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有效落地与深化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会议决定,将在7月底进一步开展老师在教学、科研、学术和学生指导等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征集活动,以扎实推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