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2025年7月4日下午,会计学院召开微专业暨智能会计教学研讨会,院长吴中春、院长助理胡爱平、各微专业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围绕微专业课程建设、智能会计教学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吴中春院长介绍了学院微专业建设思路,指出会计学院微专业建设应聚焦智能技术与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能够运用智能工具优化财务流程、支持战略决策的跨学科人才。为此,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保障教学质量。二是,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突出特色定位。三是,严格把控教材选用标准,及时更新配套资源。四是,创新考核形式,强化能力导向。
院长助理胡爱平详细介绍了微专业的教学团队及教学计划,组织各课程负责人对理论课教材的选定,实践课软件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课程组进行了暑期工作的安排,各课程组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制定和准备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形式、课件等教学资料,并形成详细的文档,于8月底再次进行课程组的研讨,以确保下学期微专业的顺利开展。
接着,会议讨论了智能会计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优化教材体系,强化前沿性与实用性。AI技术发展迅速,教材选用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二是,提升软件应用能力,推动教学与实践融合。尤其是要提升AI教学能力,将VDC财经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到课程当中。吴院长组织各智能会计课程组老师对已有的软件进行了梳理,并讨论目前软件在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比如智能财务共享软件模块应用存在卡顿、大数据分析软件期末考核模块缺失、EXCEL与电脑系统不兼容等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效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学院后续要积极推进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以保证智能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
吴院长在会议上对所有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学习Python等技术,掌握Python在财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教师要积极参加数字化技能培训,并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本次研讨会,一是明确了会计学院微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会计学院将统筹资源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特色微专业课程群,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为智能会计课程建设明确了改革路径。学院将重点落实教材更新与软件升级工作,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智能会计课程体系,为培养数字化时代高端财会人才提供支撑。
供稿人:张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