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坛|南京审计大学石岿然教授谈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金融与经济学院

2025年5月20日下午,金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特别邀请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石岿然教授开展“谈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专题讲座,聚焦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核心痛点,通过理论解析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呈现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方法论价值的思维盛宴。此次讲座由金融与经济学院院长蔡则祥主持,金融与经济学院全体教师参与。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石岿然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生动的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石教授强调,科研活动需要明确目标,鼓励大家做“敦笃的励志者”。他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例,分享其科研中的几点体会:一是始终将项目申报与完成作为科研工作的中心;二是注重保持研究方向的长期稳定;三是平时注重思考、交流与学习;四是认真对待每个项目。石教授分别从申请与评委视角分享申报要点:选题要坚持“立足实践需求、深化学术价值”的核心原则,指出选题应扎根自身研究基础,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导致“空中楼阁”。立论依据构建环节,石教授提出“纵横贯通”方法论:纵向需厘清学术发展脉络,精准定位研究缺口;横向要关注跨学科理论融合,区分研究对象的差异;同时注重挖掘新现象、新数据、新技术带来的创新空间。他特别提醒,文献综述需聚焦“代表性、前沿性”,优先选择近五年权威期刊论文,避免“堆砌文献而缺乏批判性思辨”。谈及研究设计与实施,石教授通过对比成功与失败案例,揭示“目标聚焦、方法适配”的重要性。针对研究目标“大而空”的顽疾,他提出“三级分解法”,将宏观目标拆解为可验证的子问题,并匹配对应研究方法。对于创新点凝练这一难点,他总结出“三维提炼法”:从理论维度拓展认知边界,从方法维度突破技术瓶颈,从实证维度提供新证据链,强调创新应“有据可依、有度可量”。在团队建设与成果积淀方面,石教授建议教师善用“优势叠加”策略,将个人学术专长与院校学科特色相结合。他展示了教师之间科研合作的紧密联系及其成果,并分享了教师个体与合作相结合,院系托举的科研形式。

石岿然教授的讲座以系统性思维贯穿始终,从科研选题的精准锚定到创新路径的务实突破,层层递进地揭示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核心逻辑。他通过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不仅梳理了科研工作的底层方法论,更传递出学术探索中“坚守本真、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从思维升级到行动优化的完整指引。

金融与经济学院院长蔡则祥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这场讲座“既是科研方法的赋能课,更是学术初心的唤醒课”。他表示,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术生态,强化资源支撑,为教师科研创新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重新审视自身科研路径,将讲座中的方法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术生产力这对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金融与经济学院 吴荻

图片金融与经济学院 尤仕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