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基础教学部教师参加2025高校数学一流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2025年5月9日至11日,第四届高校数学一流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与人民邮电出版社携手主办,以“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数学教育创新”为核心议题,为高校数学教育在数智时代的变革发展绘制新蓝图,我校基础教学部语数教研室万惠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光辉点明时代使命:在人工智能深度重塑高等教育格局的当下,数学课程不仅要成为 AI 技术突破的理论引擎,更需借助 AI 技术攻克教学难题,打造 “AI + 教育” 的创新生态,培育契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人民邮电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总经理刘海涛也强调,大学数学课程应在坚守逻辑思维培养内核的同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跨学科机遇,促进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为数学教育创新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厦门大学林亚南教授分享国家级一流课程“高等代数” 建设经验时,提出 “知识图谱 + 智能助教 + 个性化推荐” 的创新教学体系,为 AI 时代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了全新思路,同时着重强调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王鹏辉则对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利弊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构建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实现人机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审视 AI 逻辑,提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倡导 “人机协同” 的教育新理念。

       此外,多位专家也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分享。广州大学副教授饶永生详细介绍“三创” 教学改革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李娅展示 “三图融合” AI 课程体系在 “工科数学分析” 数智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周羚君副教授分享新工科背景下 “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 课程建设心得;山东大学张天德教授展示山大公共数学课程改革及数字教材建设成果;山东科技大学刘洪霞教授结合国家级一流课程 “线性代数” 实践,分享地方高校数智化转型经验;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田紫薇分享 AI 时代精品教材建设的探索路径。

      本届研讨会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明确了理念革新、内容优化、技术赋能“三位一体” 的数学教育创新方向。我校教师通过此次交流学习,了解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为基础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今后更好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文字:语数教研室万惠

图片:山东大学新闻网

供稿:基础教学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