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术设计学院23级视觉3班同学身着素色衣衫,手捧洁白雏菊,踏入苍松环抱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以“清明祭英烈·青春承薪火”主题团日活动,在慎终追远的时节里,上了一堂沉浸式的红色思政课。
团日活动大合照
【英魂长存处青春誓言响】
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肃穆。班级团支书张韵诗带领全体团员庄严举起右拳,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铮铮誓言穿透晨雾,在镌刻着“死难烈士万岁”的纪念碑前久久回荡。在《献花曲》的低回旋律中,同学们缓步上前,将白菊轻轻摆放在纪念碑基座前,而后集体垂首,以三分钟默哀致敬1519位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洁白的花瓣在春风中微颤,仿佛是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纪念碑敬献白菊
【文物会说话精神永流传】
在“信仰的力量”主题展厅,全息影像技术搭建起穿越历史的桥梁。当邓中夏“就算烧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的铿锵话语在展厅回响,当恽代英的革命日记通过光影逐页展开,同学们的目光紧紧凝聚在虚拟成像的文物之上。最令人动容的是年仅16岁的袁咨桐烈士——全息投影清晰呈现出他狱中血书的斑驳字迹:“我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共青团员杨同学凝视着这份跨越百年的青春宣言,声音哽咽:“这些用生命书写的信仰,让‘理想信念高于天’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先辈们用热血浇筑的精神丰碑。
驻足观展
雨花台的苍松依旧挺拔,烈士的故事仍在流传。本次团日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科技赋能+情感共鸣的多维模式,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带着对“何为青春”“何为理想”的全新思考,同学们离开陵园时,手中的雏菊已悄然别在胸前——这是对英烈的告慰,更是新时代青年接过精神火炬、续写奋斗篇章的无声誓言。
23级视传3班支部团员合照
张韵诗/图
杨雯莉 王思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