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国际学术合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于近日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沙龙活动。活动以“团扇之美:传统工艺的当代对话”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与手作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架起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亚娜、副院长陈菁菁、专业教师刘蒙、王紫韩等,以及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Alice教授共同领衔参与,两校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
学术对话:探寻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活动伊始,中马双方围绕“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展开学术研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亚娜在致辞中表示:“团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不仅是纳凉工具,更是文人雅士寄情抒怀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传统工艺在青年一代手中焕发新生,也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Alice教授则以“建筑空间中的文化符号”为题,分享了东南亚传统建筑与手工艺的融合案例。她提到:“无论是中国的团扇还是马来西亚的峇迪(Batik)印花,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几何美学与自然意象,都能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这种跨文化的碰撞,正是全球化时代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随后,艺术设计学院刘蒙老师从非遗保护角度解析了团扇制作技艺的历史演变,王紫韩老师则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展示了将团扇元素融入平面设计、空间装饰的创新实践。现场师生围绕“传统工艺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数字化时代的手工价值”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手作之美:干花团扇创作工坊
学术交流后,活动进入实践环节——干花团扇制作工坊。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提前准备了素面团扇、干花材料及传统粘合工具,并邀请马来西亚师生共同体验这一古老技艺的现代演绎。
在刘蒙老师的示范下,参与者以竹制扇骨为底,用天然胶水将干花、叶片等材料精心粘贴于绢面之上。一朵朵风干的玫瑰、雏菊与银杏叶,在扇面上交织出四季的诗意。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学生首次尝试中国传统团扇制作,纷纷惊叹于干花与丝绸结合的精妙质感:“原来自然材料可以如此优雅地定格在方寸之间!”
Alice教授在创作中融入了马来西亚热带花卉元素,与中式团扇的留白意境形成独特对比。她表示:“艺术的语言是相通的,这场工坊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国手工艺的细腻,也启发我思考如何将东方美学带回马来西亚的教学课堂。”
活动现场,中马师生互赠作品,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学生将一幅以南京市花梅花为主题的团扇赠予马来西亚团队,对方则以象征友谊的木槿花(马来西亚国花)扇面回赠。两校师生举扇合影,盈盈扇影间,文化交融的温情悄然流淌。
以艺为桥:共绘国际教育合作新图景
活动尾声,王亚娜书记总结道:“这场沙龙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认同的建立。我们期待未来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在艺术教育、课题研究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让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Alice教授亦对活动高度评价:“中国团扇的‘圆’象征圆满与包容,恰如今天两国师生共学的场景。这样的交流为建筑与艺术学科的国际合作打开了新窗口。”
据悉,此次沙龙是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系列活动的首站。未来,学院计划联合更多海外高校,通过展览、工作坊、联合课程等形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全球艺术教育生态的多元共融。
陈智润/图 王紫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