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探寻紫韵陶魂,赓续文化华章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紫砂行团队实践成果

发布时间:2025-02-12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鲜活见证,是凝聚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固纽带。于新时代而言,保护、传承、利用好非遗,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建设文化强国意义深远。

寒假期间,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校团委积极响应文化传承号召,组建“薪火紫砂行”社会实践团队。团队成员满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使命,深入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2025113日奔赴宜兴,探寻宜兴紫砂壶这一独特非遗,揭开其神秘面纱,领略其独特魅力。

溯源陶都历史,开启传承新篇

宜兴,素有中国“陶都”之美誉,拥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2006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2018524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紫砂陶制作技艺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或镶接与雕塑结合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薪火紫砂行”团队的探索之旅首站便是宜兴陶瓷博物馆,这里宛如一座承载宜兴陶瓷历史发展脉络的殿堂。

馆内陈列着从新石器时期的夹砂古陶到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紫砂壶从简单煮水器逐渐演变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品的历程。古老的紫砂壶,有的造型古朴简约,蕴含着先民的生活智慧;有的精致华丽,展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部无言史书,诉说着宜兴紫砂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渊源。

步入紫砂馆,风格各异的紫砂壶映入眼帘。它们或古朴典雅,满溢传统文化韵味;或精巧别致,彰显现代审美情趣。壶身雕刻的山水风光、诗词歌赋,引人入胜。站在大亨仿古壶前,其圆润壶身、流畅线条,尽显紫砂艺术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触摸壶身,细腻质感凸显匠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体验非遗魅力,锤炼传承匠心

怀揣对紫砂壶制作的好奇,团队前往陶瓷非遗体验基地,亲身体验紫砂制作乐趣。青年大师丁单萍详细讲解了紫砂壶复杂精细的制作工序。从选泥时对泥料质地、特性的精准把握,到打泥片、围身筒时恰到好处的力度与技巧,再到装饰环节赋予紫砂壶独特艺术魅力的各种手法,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尤其是独特的手工拍打成型工艺,充分体现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让团队成员对这门传承千年的手艺肃然起敬。

大师示范动作娴熟流畅,作品精美绝伦。团队成员动手实践时,却困难重重,手工拍打成型时泥片极易开裂。在老师一对一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技巧,作品渐具雏形。完成制作后,看着饱含心血的紫砂壶,成员们心中满是自豪。

融合传统现代,共筑文化桥梁

此外,团队还参观了UCCA陶美术馆。UCCA陶美术馆依托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独特文脉与文化资源,结合成熟运营经验和深厚学术能力,通过举办国内外顶尖当代陶艺术展览与文化活动,促进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艺术融合,为宜兴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桥梁,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传播,也让团队成员对传统制陶业的现代发展有了更深入了解。

此次宜兴紫砂壶非遗传承深度探索之旅圆满结束。“薪火紫砂行”团队成员对紫砂壶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体悟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宜兴紫砂壶不仅是实用茶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底蕴。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紫砂壶。然而,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紫砂壶虽面临着市场仿冒伪劣产品、年轻一代传承人培养等诸多挑战,但宜兴的制壶人和文化守护者们正积极应对,通过传承传统技艺、创新设计理念、加强文化交流等方式,努力让这一千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薪火紫砂行”团队成员深感责任重大,期望通过分享此次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宜兴紫砂壶非遗文化,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期待全社会携手,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让宜兴紫砂壶这一紫韵陶魂,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独特光彩,在人类文化舞台上续写辉煌篇章。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