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赋能数字物流,助力乡村经济——金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信息技术解“乡愁”

发布者: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849

赋能数字物流,助力乡村经济——金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信息技术解“乡愁”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乡村物流业的兴起发挥着重要作用,带来了围绕乡村特色农业和产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有些乡村,因为快递点只设在镇上,这给距离镇中心较远的村民带来了诸如销售或购买农副产品上的不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收入,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正成为这些乡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电商等数字产业经济的发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势在必行。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2021年暑假,金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9名同学在吕佳育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确定了以“赋能数字物流,助力乡村经济”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山东省威海市张家产镇对这里原物流运输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提出多项解决方案,受到了当地政府、村民的点赞。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查询资料,实地走访,了解张家产镇的具体情况。



张家产镇地处胶东半岛东端,下辖1个社区、6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万人,面积78.37平方千米,是一座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兴城镇。20204月,入选 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在调查中发现,张家产镇在乡村振兴“一镇一品”的政策支撑下建立了西洋参特色小镇,经济发展良好,但其下辖的64个村庄在寄递物流体系末端服务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突出,存在着比较典型的“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的现象。

第二阶段,锁定大永福村,实地考察,重点调研。



团队成员随后将目光锁定张家产镇下辖的大永福村。大永福村位于张家产镇东南6公里处,常住人口98户,201人,90%60岁以上老年人,收入构成主要为国家“种粮直补”政策补贴、农副产品售卖、子女补贴以及退休金收入;该村在204省道旁,交通便利,村内路面均已进行硬化处理,通行状况良好,但村民们反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团队成员们实地调查,探访当地的居民,了解实际的物流状况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第三阶段,分析数据,梳理流程,找到关键问题。




团队成员根据在镇、村探访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永福村物流需求和供给较为分散,没有物流网点,张家产镇上的物流网点是以实体药店为载体,快递员“送”而不“配”,村民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镇上取快递;该村虽然已实现宽带全覆盖,但由于该村90%的常住居民为60岁以上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低,导致该村信息化程度低,数字物流网络建设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纷纷提出各自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来自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吕俊玉同学提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共享物流配送网络,搭建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建立支撑农村电商发展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农村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无人配送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2019级网络工程专业的刘泰然同学提出在使用无人配送时需要提供及时的安全保证,保证在配送时不被非法截取,并对收取快递的人员进行身份的验证以保证快递的安全到达。

2019级计算机班谢兰兰同学针对村级物流站点建设成本高、管理难的问题,提出可以丰富村级快递站经营业态,把分散的快递企业集中到一起,进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样在建设村级物流网点时可以将村口商店作为载体,强化物流与商贸的融合。

2019级信管专业的沈依雯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的管理学和运筹学知识,提出强化对各级物流站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与经营水平,要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科学规划物流线路和辐射范围,运用最短路径法绘制地图,寻找最优的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损耗及成本。

最终团队成员综合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下乡村数字物流建设方案》。



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大永福村村委积极联系团队师生,寻求建立稳定的合作,以现代科技助力解决大永福村诸如“最后一公里”配送等经济发展问题。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着重于解决大永福村“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结合专业所学赋能数字乡村,以“数据链”为主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发挥对乡村数字物流建设的积极意义,为推动农村商品流通方式的数字转型,实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讯员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吕佳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链接:赋能数字物流,助力乡村经济——金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信息技术解“乡愁” (xhb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