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不该忘却的纪念

发布时间:2017-12-13浏览次数:1409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南京、中国、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129日下午两点让我们相约凤凰广场,聆听大型诵读音乐诗会《祭奠与和平》!祭奠被日军残暴屠杀的中国军民,祈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和平……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吴剑飞在开场致辞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这次纪念活动对青少年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起了我们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和斗志。



雄浑的交响乐在明亮的大厅里缓缓奏响,震撼着在场所有人的心灵,这是来自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交响乐团,为现场观众演奏了一曲巴赫的咏叹调。这是南艺附中欧景星校长亲自选定的曲目,这也是该校首次在商场这样环境不理想的场地演奏,足以体现他们对这场音乐诗会的重视与支持。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蔡磊磊、段苏娜的男女声二重唱《松花江上》,情感十分投入,强弱音控制得甚是完美,深沉、悲凉、激愤、抗争、喜悦等激动之情难以自己,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催人泪下。

朗诵作品有居宁朗诵的舒婷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于水镜业、朱俊瑛的《中国少年说》,安心的《祈战死》;诵读声时而低沉哀伤,时而悲愤激昂,时而高亢有力,在场的观众都为之震撼,引得过路的人驻足观望。

同样令人感到震撼的,还有南京紫金山朗诵艺术团团长兰姆·胡杨精心准备的作品《活埋》,正义的情感,无畏的声音,将“祭奠与和平”诵响人心!

南京九华山玄奘寺住持、中华文物保护使者传真法师,朗诵了抗日爱国佛教电影《三藏塔1942》精彩片断;同样是中华文物保护使者、南京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南艺附中学生杨澄子,朗诵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从东台市赶来参加活动的周小月和陈婕,朗诵了《不该有的哀愁》,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8名学生慷慨激昂地朗诵了《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拉萨路小学三(4)班同学们带来《祖国颂》,杨旭朗诵了《血祭》。

公祭日《安魂曲》作者、著名音乐人敏群的男声独唱《触摸云天》;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王竞雯的女声独唱《曙色》唱响了多少爱国人士内心深处对光明与和平的渴望。

20位家长和孩子共同诵读的《我和我的祖国》喊出了我们中国人民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南艺音乐学院八名男生小合唱的《游击队之歌》向我们展示了游击战士们“一个子弹消灭一个仇敌”,灵活巧妙地与日军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

由邹俊创作并朗诵的《摸鱼儿呐喊》透露了中华民族悲哉衰败贫穷路,手足自相积怨,民遭难,军不济、不堪炮舰决一战的窘迫困境。但民族呐喊,启伟大航程,强国追梦,倾万众心愿,中华民族终会实现伟大民族梦。

在一个个凝重的主题之后,有一首诗用优美的语言传递着一份人间真情,让人们一起感受这份世界的安宁、和谐与美好。这首诗是由曾在《人民的名义》中饰陆亦可母亲吴法官的高英朗诵的《有一个字……

由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62名学生带来的振奋人心的合唱《当那一天来临》将我国解放军英姿飒爽、英勇向前的精神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至少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勇于挺身而出。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由杨澄子、李正阳领诵、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初二年级50名同学,合诵著名诗人冯亦同先生执笔、为国家公祭日创作的诗经体《和平宣言》。

冯亦同先生在现场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创作的《和平宣言》,既能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还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同时词语接地气,琅琅上口。

在南京大屠杀中罪恶昭彰的杀人魔鬼啊,中华民族永远鞭挞你们,将无数仇恨语言埋在心里,记住你们的兽行,抗击你们的猖狂。在南京大屠杀中伸出援手的国际友人啊,中华民族永远铭记你们的恩德,将一只灵性鸽子放飞,祝祷这个世界安宁,携手制止侵略战争。在南京大屠杀中罹难的人们啊,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你们,将一束白色心花奉上,记住你们的苦难,祭奠你们的魂灵。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让我们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