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前老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在上海财经大学时,是唯一的一个同时持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ACCA会员证的博士。临毕业前,做了一年上海财大的教学助教,同时还参与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翻译审核工作。关于读博,汪老师个人是这样说的,一次周末上网时,看到上海财经大学在招博士,由于有对年龄的限制。想想自己曾经做过读博的梦,恍惚间,居然只剩最后一次读博的机会了。一咬牙,考!老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考取了,而且是当年唯一一个上财会计学院对外招收的博士生(其他全是本校硕博连读直升)。即使老师说得很轻松,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这是多么的不易,成功的背后是不懈努力与勤奋刻苦。
汪老师有在企业、事务所、学校等工作的经历,但工作内容又不失主线——会审。 汪老师曾就职事务所,因为专业对口,进了事务所后成长特别快。汪老师自诉,同事们都很专业,可以经常接触不同的行业,对实务的理解与把控总是必须先于企业的会计人员。 汪老师做会计时,认为考CPA纯粹像佐料一样调调味而已,没有特别地想为了什么。大家都说审计很辛苦,汪老师从来没想过要做审计,总觉得应该在财会的道路上坚守下去。优秀的汪老师以前在企业工作时曾获得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称号,屡次获得公司创新二等奖。她平时偶尔还会写点小文章,刊登在公司杂志或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多次获奖。老师还积极参加ACCA线上社区活动,获得了当次活动最高奖项——100英镑。
毕业后,汪老师选择了回南京。博士做老师,汪老师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次偶然,发现金审在招贤纳士,于是,就来到金审,为金审注入新的血液。
汪老师自我认为是一个比较随意的人,不刻意追求,但还是努力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老师轻描淡写地讲述的求学、工作经历,让我震惊,不愧是学霸级别的大神,值得同学们膜拜与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我相信汪老师一定不会后悔选择金审,并会在金审发挥所长传道受业解惑,金审也因老师奉献会更好。
1、老师您为什么会坚定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为什么选择在金审任教?
汪前老师:跟着感觉走。
有没有感觉我们的汪老师很有个性呢,感谢老师的感觉和信念的选择让有幸相遇金审。
2、老师您觉得我们金审学院教学环境如何,相较于其他学院我们学校又有哪些优势呢?
汪老师:“金审相比其它学校最好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系科都是相近的。会计、审计、财管、金融、税务、管理 ......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且,它和南京审计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南京审计大学在培养审计人才方面在全国是闻名的,我们的部分兼职老师也是南审的老师,所谓近朱者赤,我们比一般同类院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资源。在金审半年,感觉挺好的。金审前面又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为每个专业聘请有实务背景等的学科带头人,以便更好地面向应用层面输送人才。可以说,专业及应用型师资的配备,使得我们在教学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老师您在金审执教期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呢?
汪老师:有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上学期第一次当老师,课表分单双周,带了好几个班,有的星期,某个班课在前面上,而课程进度是第二次课,上完这个班,上另一个班,另一个班的课程又是上的前一次课程内容。差点把顺序搞错,幸亏事先看了一下授课设计。学校让新老师写好授课设计,上面要写清楚第几次课在哪一日、哪一周上,班级和教室分别是什么,一开始很不情愿,觉得多此一举,后来发现这个排班真的很重要啊。
没想到,让老师印象深刻的竟是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是啊,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正是这些平常小事给人的启发最多,也最让人难以忘记,同学们也要像老师学习,多注意细节,做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4、最后老师对大一新生有哪些建议,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讲呢?
我觉得,大学里还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有的同学过于把大学看成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没有注意学习。如果学习成绩很差,对以后找工作等毕竟会有些不利影响。像会计审计这种专业,我们的毕业生出去主要是要会应用,所以,有实习实践机会不要放过。在校学习时,针对课程,可以买一些权威性的带答案的习题,不一定要每题都做,但每题都可以看一下答案,知道解题思路。
老师说得在理,沉者自沉,浮者自浮,相信我们能从中学到经验,也能在大学里度过快乐而又充实的四年,在金审实现人生理想与远大目标!
会计与审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