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国学,还能这样“玩”?

发布时间:2017-12-05浏览次数:2125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还热爱国学呢。”

她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有大山的强悍,也有大山的柔情。她说大山教会了她独立和淳朴,更教会了她洒脱和感恩。在进入大学的这一年多里,她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她叫刘小芳,贵州遵义人,来自16级财管1班。

当问及她是如何与国学结缘时,她说,小时候虽然学过《论语》,但知之不深,她对国学产生浓厚兴趣得益于2016弘化国学“聚爱成塔”主题年会。她在年会上结识了许多热爱国学的志愿者,被他们的豪情和经历所震撼,并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聊到她暑期国学支教这段时光时,她非常高兴地说,全家人都很支持她参加“弘化国学第三期2017暑期成长夏令营暨西部国学支教活动”。从小,家人就教育她们四姊妹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去奉献社会、回报帮助她们的人。在2月份到7月份的支教志愿者培训选拔期间,弘化国学给予了她一个学习和践行国学的机会。

在那半年里,他们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周末,也没有懒觉。每个周末她都要去鸡鸣寺佛学院参加国学课程和支教培训,从“百善孝为先”到“幸福人生”等:此外,他们每天6点要在群里进行《弟子规》、《论语》、《了凡》等经典的晨读打卡并记录分享日行一善。在全国500多名青年人中,132名同学通过了最终选拔,成为弘化国学的国学支教志愿者,有幸,她就是其中一员。7月,结束南京栖霞寺行前五天集训后,她便带着自己的使命踏上了支教之路。

在半个多月的支教生活中,她带领孩子们系统地学习了弟子规、常礼举要、梦想与选择、中华孝道故事、中华励志故事、德音雅乐歌曲、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五防”安全教育等课程。因为课程的需要,所有的孩子都寄住在五中。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在外独立生活这么久。孩子们每天6点就要起床整理内务,然后晨练、用餐、上课、晚上6点去浴室洗澡洗衣服、最后是晚间分享课,晚上10点他们准时关灯睡觉。作为志愿者老师的她,每天530起床,深夜12点以后才能上床。工作强度之大,超出想象。不可否认支教期的日子是辛苦的,但每每想懈怠时,她都会因那一声声“小芳老师”和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而再次“满血复活”!

她说这次国学夏令营支教活动对贵州黎平侗乡的孩子而言,他们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会了生活技能,明确了人生目标,懂得了感恩社会。对志愿者而言,她传播和践行了国学,学会了坚持和责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最后她表示将继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日常行为中去,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笃行者、传承者、躬行者。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

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去哪里?

身处何方?

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

别忘记了,身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