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者: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发布时间:2023-01-09浏览次数:8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原则

(一)实施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学校特质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2.坚持价值引领,贯彻全员育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全面统筹、整合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3.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主导。坚持以师生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刻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升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4.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管理创新。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二、基本任务

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培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结合。

2.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以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3.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原则,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的功能。

4.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5.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及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6.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用。

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将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健全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将规范科学严格的资助要求和托底保障的资助理念贯穿资助实践,培养受助学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和情怀。

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努力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各级组织政治领导、教育引领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三、重点措施

根据《实施纲要》要求,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优化课程设置。一是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评价标准。实施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持续推动和完善领导干部走上思政讲台。二是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坚持校领导带头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引领作用;构建四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分。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方方面面,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和抬头率。三是创新课程开发模式。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课程思政内容嵌入在线课程、微课等新兴课程媒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提升课程传播力。四是挖掘专业课育人元素。积极构建以学科专业导论课程为依托、精品通识课程为补充的“课程思政”教育基本体系。结合专业教学加强思政教育,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形成课堂育人合力。

2.加强教学管理。一是研制出台课程育人指导意见,使“课程思政”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方案,推动“课程思政”落实。二是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推动学院、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使“课程思政”理念成为一切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切实落实到课程建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工作中。三是加强教材使用。充分发挥马工程教材的示范作用,严把英文原版教材、翻译教材质量关,鼓励编写、出版优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四是组织“课程思政”微课大赛,通过竞赛指导、激励教师积极投入,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五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推进课程教学礼仪。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1.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讲学力度。一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继续加大学术前沿内容,并有意识地增加举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讲座。二是在讲座审批环节中,严格执行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精神,对拟邀请人员按审批流程全面审核。三是定期举办基金项目申报交流会,让广大教师在做科研时能更好地把握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

3.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方面的实施意见,努力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1.组织实践锻炼和素质拓展一是组织青年大学生到农村、政府机关、社区、企业等进行实践锻炼,特别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传统项目,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让学生在了解基层、认识国情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培养优良作风,增加社会阅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整合各类校园素质拓展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参加好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将主题鲜明、易于传承、参与广泛的活动形式打造成品牌活动,进一步推进校园素质拓展活动的品牌化、层次化、特色化建设。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志愿服务。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创建系列科技活动品牌,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邀请校内外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指导大学生传授就业创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二是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大学生在学校、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服务、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等,深入开展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引导学生服务他人、贡献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3.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一是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就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战略思想、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大学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三是开展红色教育,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深入开展文化教育。一是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等活动,举办“书香校园读书节”“我读中华经典”等系列经典诵读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的中国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等主题教育,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三是举办干部、教师、学生多层次的理论学习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书院”等活动,加强师生形势政策教学宣传教育,推动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学悟行”“学习进行时”“行动进行时”系列宣传,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阐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2.深入培育大学精神。一是深入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凝练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大学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是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笃学致公、和谐有序的良好校园风气。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协调与陶冶功能。从“以物育人”的角度,进行物质文化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党团活动、学术交流、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团文化等文化园地,支持校园重点文化场馆建设,全方位打造文化校园。二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社团建设,深化文明修身活动,以文明仪表、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待人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功能,真正把制度建设作为大学文化培育的关键性任务。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推动我校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工作统筹,强化网络平台有效管理。制定出台《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校园网主页新闻发布管理规定》《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公众平台与社交账号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规范信息发布及严肃投稿纪律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新媒体组织建设与管理,打造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校园媒体宣传工作格局。2.鼓励引导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一是开展“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全校师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丰富网络内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调查,出具调研分析报告,为提高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依据。三是以金审学院官微、视频号、官网等新媒体为平台,善用可视化数据、短视频等技术,让主流声音引领网络舆论。

3.切实掌握我校网络管理工作话语权。一是精心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创作、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相关工作的网络文化骨干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等提升网络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二健全网络作品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推动认证结果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的使用,调动我校一线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加强心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一是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讲座紧密结合。通过“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以心理类社团和学生骨干为支点,实现专业引导与趣味活动紧密结合。心理中心指导校心理协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写给未来的自己、假面真我、心理沙龙、手把手教你做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活动,鼓励广大同学积极关注和热情参与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2.提升心理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质量。以重点学生为突破口,实现预防和干预紧密结合。对全体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并对具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逐个进行个别访谈、干预。根据普查结果撰写新生心理普查报告,并对重点关爱学生进行跟踪关注,建立“一生一档一册”。同时畅通学生心理问题求助渠道,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并大力宣传校心理中心联系方式和江苏省大学生心理热线、苏心APP

3.构建心理平台保障体系。一是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组织支持。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场地建设,为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宜的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三是重视心理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成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四是保证充足的心理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心理教育的宣传活动、业务培训、专家讲座、书籍和音像制品的购买等。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健全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和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是否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各类评奖评优条件之一。

2.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一是按照好干部标准,以及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二是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升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三是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以每年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为抓手,选树典型,激励先进,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党委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全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二是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将政治标准放在教师聘用和人才引进的首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入门关、政治考核关。三是持续做好入职后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团结凝聚广大人才为根本目标,促进高层次海归人才及青年博士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理解,增进各类人才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规范师德师风要求。四是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评优评奖、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1.强化育人要求。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定期开展检查,加强督促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落到实处。追踪、调研各二级学院、部、各部门以及教职工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建立高效科学的运行机制。

2.明确育人职能。一是优化各二级学院、部、各部门以及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切实发挥学院办学实体作用、二级学院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作用、职能部门指导服务作用。二是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三是增强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

3.优化服务育人体系。一是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二是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三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四是建设美丽校园、平安校园和智慧校园。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技防工程建设,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确保全年零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1.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创新创优资助活动。一是进一步完善资助认定及评议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认定评价体系,适时更新资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网络申请、评价、认定平台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教务在线、学务在线、学生心理测评系统的数据安全共享,充分挖掘经济困难生在学习、心理上的信息特质和动态变化。

2.强化资助托底保障功能,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意识。一是发挥资助“扶弱”社会功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强化资助托底的保障功能,实现资助育人。二是发挥资助“扶志”育人功能。通过多种资助方式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信心,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扶志和强能。三是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情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资助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社会情怀。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1.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一是政治把关作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管好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确保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成效。三是基层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经常性教育,党内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扎实有力,党务公开、党纪处分、组织处置等制度执行到位。师生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面覆盖。注重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

2.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坚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纪律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扎实开展,主题党日严格规范;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籍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等工作扎实有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遵规守纪及时到位,教育引导、组织处置等措施有效运用。二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及时到位,注重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师生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常态化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健全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三是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指导和管理,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他们按照各自规章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选配好群团组织负责人,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每年定期专题研究群团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任务要求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2.落实任务分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好相关任务。牵头部门对分工任务负总责,要围绕任务分工,明确落实的具体措施、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分工任务中,属于原则性要求的,要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属于制度建设的,要抓紧研究制订;属于项目建设的,要尽快制订具体落实方案。协同部门由牵头部门确定,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主动推进,高质量完成任务。

3.强化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各部门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建立责任清单,细化工作台帐,层层压实责任,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责任体系。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4.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配齐配强专职工作队伍。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比赛及展示活动,遴选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参加访学研修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5.严肃考核监督。坚持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学科研评估等范围,突出综合考核,注重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基层单位改革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将本《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纳入本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